官家都烧不上瓷了,为啥这时期的青花还很值钱?

黄v
尚隐
角标
2022-02-10
对于瓷器爱好者来说,清瓷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大热门,尤其是清三代,这个中国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,绝对是最强的“抗跌股”。我们从这盛世往前推个十几年,清顺治一朝的制瓷业却是萧条得很,甚至官窑瓷器都“有命则烧,无命则止”,这时期的青花却仍受追捧,这是为啥呢?
清顺治青花松竹梅纹罐
口径8.1cm,罐高25.3cm
域鉴严选优品拍
官搭民烧,野性发展
顺治一朝历时18年,主要烧造青花、五彩、单色釉等几个品种,其中青花占主流。但介于清三代主角光芒太耀眼,顺治朝的瓷器常常被我们忽略,加上这时期与瓷器生产有关历史文献有限,留下的资料很少,在我们眼中它就更没有存在感了。
清顺治 五彩八仙图碗
其实这也不奇怪,顺治朝正值清代开国时期,因长期战乱,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,御窑厂想要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都很难,有时产出的瓷器品质比不上前朝,但是要价却更高,清人叶梦珠在《阅世编》中就有记载:“顺治初,江右甫平,兵燹未息,磁器之丑,较甚于旧,而价逾十倍。”满足性价比的瓷器可找不到。
因为缺钱,官窑烧造时产时停,不少品类的瓷器也被停烧,有记载一款“江西进额造龙碗”瓷器就因劳民伤财,在顺治八年正月被奉旨停烧。
清顺治 青花花鸟纹盖罐
故宫博物院藏
于是成为了皇商的顺治民窑们,可谓是炉火冲天,得到了空前的发展,且当时“官匠因循,管厂之官,乃以散之民窑”,原先在官窑厂的烧瓷匠师们失业,大批投身进了民窑厂,带来的先进制瓷技术使民窑瓷品质不断提高,烧制出不少青花精品。
而且,当时民间窑口在满足国内消费的同时,海外订单可不少,现在大量顺治时期瓷器都被保存在海外博物馆、收藏家族的手中。
清顺治 青花开光山水图折枝花纹尊
故宫博物院藏
顺治时期瓷器有个鲜明特征,文人画对山水画片的影响巨大。明晚期时,民窑不受束缚地大量生产,摆脱了“官本样”限制,民窑青花装饰图案,趋于清新而富于民间气息。制瓷艺人借鉴当时书画家的画风,使瓷画面貌发生了根本的转变,在构图和笔法均有仿明末清初画家的笔法和意趣,很少继续使用明代官窑传统的图案。
在构图上,注重以意布局。青花山水画绘画中使用的“三远法”,景物远近高低,错落有致,画面疏密搭配得当,更富有生活气息;在笔法上,更大胆泼辣,线条洒脱酣畅,寥寥数笔就把山水小景描写得意趣无穷。
想要脱颖而出,用料、技法很重要
没有好笔好墨,难写出漂亮的字,而在瓷器上绘制青花,用料当然也不能差。顺治朝使用的青花料,有质量较好的浙料和质量较差的石子青料。据考,明代开始,最迟明万历时期,官窑青花逐渐采用“浙料”,并一直沿用到清代。
浙料重则浓红,轻则淡翠,《明神宗实录》有记载:“万历三十四年三月乙亥,描画瓷器需用土青,惟浙青为上。”可见这是当时顶好的用料了,虽比不上元苏麻离青的浓重青翠、色性安定,但即使是在制瓷顶峰的清三代,所使用的的青料也大多是国产浙料。
清顺治 青花云龙纹净水缸
故宫博物院藏
且这时期在青花料的选炼上,由原来的水洗法改成为煅烧法,经过火煅烧的青料呈色发挥更加充分,可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种青料,上者出火成翠毛色,中者微青,下者近土褐,让青料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。烧制出的青花瓷器发色亮丽,看上去显得清新雅致,别有洞天,为康熙“分水”青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。观下面这件顺治青花花觚,其白釉纯净,上面青花发色青翠艳丽,浓淡相宜,画法精湛,应为顺治早期精品。
清顺治 青花花卉纹花觚
北京荣宝2013年拍RMB 672,000成交
这些大放异彩的民窑青花,如今再一次被人们喜爱,真让人感叹,精品就是精品,不会因时代的变更而褪色。
继续阅读(剩余 50%
我要举报

精彩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