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人谈之色变的放射性物质,竟曾被做成儿童玩具、保健品

1895年,伦琴宣布新发现了一种能够穿透人体的神秘射线,并将其命名为X射线;1898年,居里夫妇发现了镭元素,随后经过长达4年的繁重劳动,用重结晶法从7吨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了0.1克氯化镭。

伴随着20世纪到来的曙光,放射性物质很快从科学家的实验室走入了大众的视野。

然而,在放射性物质被发现的头几十年,人们对其危害一直缺乏认识,还把它们用在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,制造了许多悲剧,令人痛惜。

今天我们就来回顾几种“放射性热潮”年代的典型产品。

1X光试鞋机

X光很早就被用于商业和娱乐。1896年5月,美国纽约举行的全国电器博览会上,“发明大王”爱迪生展出了4台便携式X光设备,现场观众排起了长长的队伍,希望也能拥有一张自己的X光照片

当时,欧美国家的上流社会人士争相拍摄X光肖像照、X光结婚照,皇室贵族如德皇威廉二世,沙皇尼古拉夫妇等也都在第一时间拍下了X光“御照”。

让人谈之色变的放射性物质,竟曾被做成儿童玩具、保健品

当时流行的X光结婚照

1927年,美国阿德里安公司和英国派多斯库普公司开始生产一种“X光试鞋机”,至此,X光设备开始被广泛地日常使用。

这种机器结构非常简单:木质外壳中置入X射线管,使用者把穿着鞋子的脚放进指定的区域内,通过上方的透镜就能观察到鞋子的合脚程度。

让人谈之色变的放射性物质,竟曾被做成儿童玩具、保健品

很明显,所谓“试鞋”只是商家吸引顾客的噱头。由于效果出奇得好,X光试鞋机几乎成为当时的鞋店必备。1950年代最巅峰的时期,X光试鞋机在美国的销量达到了10000台,英国达到3000台。

其实早在1925年,第一届国际放射学大会上科学家们就已经提出X射线的防护问题;1928年又制订了操作规范,然而防护措施的推广就缓慢得多。195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终于率先立法禁用X光试鞋机,保险公司也对厂商施加压力,直到1970年试鞋机才最终消亡。

2核能儿童玩具

其实,X光试鞋还算比较温和的操作,接下来要介绍的产品才是真正难以置信的。

20世纪50年代,美国一家名为A.C.吉尔伯特的玩具厂商推出了一款儿童玩具“吉尔伯特原子能实验室”:简易的包装盒里放着一些瓶瓶罐罐,然而这些可不是过家家的道具,而是货真价实的核原料和核物理实验器材。

让人谈之色变的放射性物质,竟曾被做成儿童玩具、保健品

这套“硬核玩具”包括:

1. 盖革计数器:用于测试物质放射性

2. 闪烁镜:用于观测放射性衰变

3. 威尔逊云室组件:用于观测粒子运行轨迹

4. α、β、γ三种粒子的放射源

5. 三块硼极电池、四个铀238矿石标本

这其中作为α粒子放射源的钋210是一种放射性极强的剧毒物质,只需不到0.1微克就足以毒杀一名健康的成年人。而四个玻璃瓶里装的铀矿石一旦泄漏,将会造成严重的核污染

由于使用的都是真正的科研用品,这套玩具造价很高,即使标价50美元(在当时价值不菲),厂商依然是亏本售卖。吉尔伯特公司当时的广告语是:“原子能要从娃娃抓起”。

然而学好核物理之前,孩子们的身体已经出现警报了。很多接触过这款玩具的儿童出现了流鼻血、头晕等症状。这款玩具上市一年之后便停产了,而且在1952年被全部召回。

3保健镭水

1911年,居里夫人因成功分离出金属镭的单质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。当时人们发现,在镭的辐射下,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更容易死亡。

尽管还没有足够的实验支持,商人们却已经嗅到了商机,开始不遗余力地鼓吹镭的各种神奇功效,再加上媒体的报道和民众的好奇,一时间,“镭”成为了最新潮的话题、最有热度的标签。

几乎所有商品和服务都要来蹭一蹭镭的“热度”:含镭的面包和罐头,含镭的内衣内裤,含镭的肥皂面霜,含镭的浴泥SPA……

让人谈之色变的放射性物质,竟曾被做成儿童玩具、保健品

于是,市场上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各种含镭的保健品,这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保健镭水“镭补(RADITHOR)

让人谈之色变的放射性物质,竟曾被做成儿童玩具、保健品

保健镭水“镭补”

从1918年开始,美国新泽西州Bailey Radium Laboratories公司开始生产一种名叫“镭补”的产品。

公司声称,这种含镭的水溶液能够治疗多种疾病,甚至可以返老还童,“治愈所有活死人”,谁若发现产品的镭含量不达标,可得到1000美元奖励。

“镭补”最出名的客户便是当时匹兹堡吉拉德钢铁公司总裁,大富豪拜尔斯。

让人谈之色变的放射性物质,竟曾被做成儿童玩具、保健品

拜尔斯是一位运动爱好者,1927年,他在一场足球比赛中摔伤了手臂,医生推荐他用“镭补”来治疗。

拜尔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,对“镭补”的神奇疗效深信不疑,手臂恢复了以后依然保持每天喝下3瓶“镭补”,2年时间里,他一共服用了超过1400瓶“镭补”。

1930年开始,拜尔斯出现了各种放射性疾病的症状:下颌坏死,牙齿脱落,头痛难耐

让人谈之色变的放射性物质,竟曾被做成儿童玩具、保健品

1930年的拜尔斯

1932年,他在纽约的医院去世,终年51岁。拜尔斯的死终于警醒了世人,美国开始推动针对放射用品的立法,保护放射性损伤者的权益,人们最终意识到了放射性物质的危害。

今天,我们对原子能的认识已经比当时全面得多,然而,科学世界的许多领域依然是未知的。当年的那些错误依然警示着我们,面对科学问题,要多一些客观冷静,多一些严谨的思考,希望人类不会再重蹈覆辙。

内容来源:今日头条
角标
继续阅读(剩余50%
我要举报